發表日期:2019-04-17 文章編輯:麻辣空間 瀏覽次數:3191 標簽:麻辣空間
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成年期,餐飲也正在迎來成人禮。正在從相信風口,迷戀紅利,轉而信仰“慢慢來,比較快”。談及當下的餐飲業,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秦朝說,一個明顯的現狀是:“冰火兩重天”現象明顯,小餐飲越來越難做,大餐飲布局和發展越來越快。
我們可以從數據里看到全國大盤增速的回落,也能察覺餐飲業正在向效率質量型發展。回顧2018年,餐飲業正在涌動6個變化:
一、整體市場增速放緩
餐飲大盤增速回落1.2%,進入內生優化時期。2018年,全國餐飲收入躍上4萬億新時代,從3萬億到4萬億,僅用了3年時間,刷新了破萬億年限記錄。
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比2017年增長9.5%,增速比上年回落1.2個百分點。預示著餐飲市場拐點降臨,發展模式由“爆發式快跑”轉入“馬拉松慢跑”,成長路徑由“立骨架”到“強筋骨”,進入到了一個全面的內生優化時期。
具體到微觀數據來看,在高速增長期,餐飲業平均損耗水平在10%~20%,高的可達30%,但在這一時期,市場容量擴張能帶來50%甚至100%的復合增長率,10%~20%的效率損耗完全可以被覆蓋掉。
而隨著市場增速趨緩,行業復合增長率已降至50%以下,10%~20%的損耗就變得“肉眼可見”,這倒逼餐飲企業必須優化內生結構,降本體效。從而拉動行業整體運營水平。
二、區域消費趨勢
新一線城市增速更快,三四線城市機遇、困難并存。從美團點評收錄的餐飲門店數來看,新一線城市餐飲門店在全國餐飲門店中的占比,由2017年的19.8%上升到2018年的20.3%,增速在所有級別城市中保持領先。新一線城市餐飲消費能力也是獨占鰲頭。根據美團點評平臺線上餐飲消費訂單數據,新一線城市消費金額在2016~2018年,一直處于全國各級城市領先地位。
與此對應的,是一線城市占比的不斷下降。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這四大一線城市餐飲訂單金額,在全國各級城市餐飲訂單金額中的占比,由2016年的26.0%,下降至2018年的23.9%。
“三四線”、“小鎮青年”2018年在商業領域成為熱詞,但三四線城市市場,除了“消費者有錢有閑”、“租金人工成本低”等利好,在供應鏈、消費者口味選擇等方面,面臨巨大壓力。因此,在低線城市沉潛過的過來人提醒:“不能說跳芭蕾是先進的,你就跑到縣城去跳芭蕾。縣城該舞獅子還得舞獅子”。
三、飲品市場不斷增長
頭部品牌向全國進軍,消費升級明顯。作為最聰明的錢,投資人看中的品類,往往代表著市場的風向。飲品的投資規模呈增長趨勢,據餐飲投融界統計,飲品、甜點品牌在2014年披露的融資金額只有1個億,2015年是3個億,2016年15個億,2017年是18個億,到了2018年有33個億。
在2018年,頭部品牌喜茶、奈雪的茶、樂樂茶等,均獲得了大額融資,并且開始了全國進軍,從珠三角、長三角,已經滲透到了中西部省會城市。
2019年,飲品的熱度仍在持續,預計飲品的融資數量、金額,仍會呈上漲之勢。根據美團點評的數據,隨著消費升級,人均消費16~30元的門店數占比提升最快。
四、餐飲品牌化加速
海底撈上市效應明顯,餐飲業迎來系統制勝。2018年,海底撈上市,這也是其發展最快的一年:新開出200家門店,總數達到466家;營業收入為169.69億元,比2017年增長59.5%。
海底撈的強大之處,還在于在快速發展中保持的穩定性。2018年,即使新店眾多,海底撈門店平均翻臺次數依然保持5次;其人工、房租、原材料占據總收入的比例,與2017年相比僅有零點幾個百分點的波動。
海底撈的成功也證明,餐飲市場的競爭,已經升級到系統性打法,強大必須成為常態化,才能保持發展。
五、 加盟市場升級重啟
中國連鎖門店增長率23%,加盟進入3.0時代。到了2018年,“連鎖加盟”呈現明顯的重啟之勢。西少爺、仔皇煲、福客麻辣燙、好色派沙拉、和合谷等直營品牌紛紛投身加盟市場。來自美團點評的數據也顯示,2018年,中國連鎖門店增長率23%,是餐飲大盤實際增長率的3倍。
從整體來看,中國餐飲當前的連鎖化率是5%,美國餐飲協會公布的2018年美國連鎖化率是30%。從5%到30%,是六倍的差距,顯示出中國餐飲連鎖化率的成長空間巨大。
經過了產品特許的1.0時代、模式特許的2.0時代,特許經營模式進入到了3.0時代,變為平臺式數字化特許加盟。特許品牌通過互聯網與消費者互動,了解消費者需求,通過會員信息的采集給加盟商、加盟店賦能,加盟商通過為消費者提供服務、傳遞價值,也會把自己的經驗傳遞回品牌總部,形成循環的平臺結構。
六、社區店成又一爭搶高地
大牌下沉,社區成為商場之外的又一高地。2018年,社區店成為競爭新高地。西貝繼續小店探索,除了超級肉夾饃,還在北京開出了西貝EXPRESS,其對于社區店的追逐從未停止。
除此外,呷哺呷哺、麥當勞、星巴克等多家頭部餐飲企業已瞄準社區;老鄉雞收購了同樣扎根在社區里的武漢永和,朝著中國第一快餐品牌的目標繼續前進。“最后100米”的搶灘行動,在2018年表現得尤為激烈。當餐飲業的成本一點點提高,租金尚在下游的社區周邊,存在著大量品牌化經營的機會。
本文來源:餐飲老板內參